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幼儿资料 >

教师招聘备考:思维概述

2023-12-27 16:58:43
中师华图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并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进行的。它往往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出另外一件事,例如我们早上出门的时候看见地面湿润,由此先前可能下过雨。

2.概括性: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例如:我们发现铁能导电、铜能导电,由此归纳概括得出金属能导电的这个规律。

3.两者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们先通过抽象、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再依靠思维活动获得的概念、法则、理论,通过推理判断,进行间接反映。由此可见,思维的间接性是在概括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分:

(1)直观动作思维:以具体实际动作为支柱进行的思维。例如:幼儿借助掰手指这一行为进行数学计算。

(2)具体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例如:剧作家在脑海中构思剧本情节,画家在脑海中构图,进行艺术的创作。

(3)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为支柱,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例如:在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用公式进行运算分析,解决问题;科学家做科学实验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也是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

(1)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往往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以貌取人”往往容易出错。

(2)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

(1)聚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聚合思维寻求的往往是一个最优答案。

(2)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个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发散思维寻求的往往是一题多解。

4.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分:

(1)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创新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报考条件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